一直有不少网友问及图忆在其他科目中的应用。由于图忆作者本职工作繁忙,均未能给予圆满的答复。前不久,台湾网友阿依猫在论坛上发贴,对图忆表现出巨大的热情,请见下贴:
高老师,下面就是末学当前所遇到的实例,是人文社会学科的行政学中某一个申论的标题全文:
1:行政组织结构与功能运作上缺失
(一)机关事权不够确实,未能把握机能一致原则
(二)骈枝机构及馀员均有过多的现像
(三)组织规模庞大造成许多弊端
(四)行政职能扩张导致首长控制幅度不当与政务处理的偏失
(五)分层负责不足减损政策推行绩效
(六)组织型态偏重中央极权,影响地方基层人员的工作士气
(七)机关名称混乱,体例不一
(八)法规繁多,手续复杂,影响效率,引起民怨
(九)机关设置未切合实际需要
(十)政府机关之间缺乏完整统一的协调行动
(十一)委员会型态的组织名实不符,而且过多过重
(十二)地方自治质地不足
请问老师上面的十二标标题也能够使用您的图忆法门来背记吗?能否请您只要大概解说一下就好,要如何用图忆法门来背记上面的12个标题?花的时间会要否很久吗?恳请老师您能指点,感恩!
我为阿依猫画了一副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
这幅思维导图没有采用图忆特有的“路径”,是为了使图更简洁。它的解说如下:
图的左上角小方框是这段文字的标题,即表示的是“行政组织结构与功能运作上缺失”。树枝状表示“行政组织结构”(织与枝同音;行政组织结构也常常用树枝状来表示),树枝下面的弓型表示“功能”,朝下的虚线箭头表示“缺失”。
(一)虚线拳头上的鸡冠表示“机关”,拳头在图忆中表示力量、权力之意,可以表示“事权”,用虚线的话是表示“不够确实”。一个叉表示“未能”,下面的一横表示“一致”。
(二)接下来看拳头的左下方。密集树枝下坐了好多人,表示“骈枝机构及馀员均有过多的现像”
(三)在密集树枝及人的下方的“大”和穿过树枝的曲线箭头表示“组织规模庞大”,然后指向“弊端”。
(四)在拳头的右方的扇形及其文字说明,表示“行政职能扩张导致首长控制幅度不当与政务处理的偏失”
(五)在扇型右下方的树枝型分层结构以及虚线画的人,表示“分层负责不足”,朝下的箭头和箭头旁的减号,表示“减损政策推行绩效”
(六)在(五)的下面还有三个箭头,加上上一条说的箭头,它们向中央积聚,表示“组织型态偏重中央极权”,后面的“影响地方基层人员的工作士气”被省略了。
(七)在(六)的正下方,一团乱线表示“机关名称混乱,体例不一”。
(八)在(七)的正下方,重复的纸张表示“法规繁多,手续复杂,影响效率”,右面那个图标表示“引起民怨”。
(九)(十)(十一)放在图的中央,用文字中的短语表示。为什么放在图的中央呢?因为两边都是机关组织的图符,中间的文字都与它们有关。
(十二)整张图左下角的图符表示“地方自治质地不足”。D中间有一点,表示“地点”,也表示“地方”。发出又返回的箭头,表示“自我”之意,引申为自治。而小于号,表示“不足”。
复杂吗?光看解说可能是的。不过和图进行完整的对照几遍,再在头脑中想象几遍,可能就记住了。当然有可能产生模糊现象,但是,对比一下纯粹的文字机械记忆,这样记的效率是明显的。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用图忆记中文,其目的和记忆英文是不一样的。记英文是要严格复述课文中的单句,对课文的篇章结构可以不关心,可以看图复述。但是,中国人记中文材料的目的是记文章的结构、大意,而不是精确地复述文章。所以,思维导图可以做得松散一些,粗略一些,能够表现出文章的大意就行。
由于两岸阻隔,台湾同胞使用的文字看起来有点难度,但这正表明图忆是出色的,能将任何可以理解的文字变为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