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问:既然形式逻辑与数学分析方法,还原论方法在自然科学中发挥了这么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在社会科学中似乎没有其地位?
43.沙: 这个问题正是值得深思的,也是理论社会科学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造成形式逻辑、数学方法与还原论方法在社会科学中未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2) 不同研究者对同一问题立场不同,认识不同,结论不同。 (3) 技术因素。 (4) 方法论。 (5) 时机不到。
44.问:请说得具体一点
45.沙:复杂性是相对于简单性而言的。自然科学采用还原论方法,将问题割裂开来研究。每一个问题相对简单些,因而较好处理。当问题复杂到一定程度时,还原方法不适用了。从问题各方面的研究合成起来还原不了问题的全貌。整个问题、整个系统出现了各分系统、各局部没有反映的新的现象和新的规律。 关于复杂性的研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是热门问题,复杂性的各种表现、各种规律、各种理论、流派层出不穷。应用领域也遍及自然科学各个分支和社会问题。但是复杂性并没有阻止形式逻辑与数学方法的应用。在自然科学领域运用形式逻辑与数学方法成功地得到了复杂性现象的各种规律,甚至还原论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以适用于复杂系统、复杂问题的研究。 通常认为社会问题比自然科学问题要更复杂些。但真正影响形式逻辑、数学分析和还原论方法在社会问题中广泛应用的复杂性是不可重复性。要想绕过不可重复性去研究社会问题的努力都不会成功。不可重复性是社会问题中的本质复杂性所在。造成社会问题不可重复性的根本原因不是组合爆炸等与自然科学中共有的因素,而是人因性。
46.问:人因性是如何造成社会问题复杂性的?
47.沙:在典型的自然科学问题中,人是旁观者、研究者。人不参与研究的问题之中。人对研究的问题不产生任何影响。 在社会问题中,人是参与者。人与社会环境产生互动,一方面社会环境决定了给予局中人目标的实现程度。另一方面局中人又会努力按自己的目标改造社会。更由于人的学习本能,局中人会从以往的经历中反省自己以往策略的得失。从而在类似状况发生时,他会采取自以为更好的策略而不是重复以往的策略。这就导致相似的情况下绝不会有相同的结果出现。从而社会问题总是不可重复的。这种不可重复性不是重复过程中的误差,而是本质性的是决定社会演变和进步的基本因素。 对于不可重复问题什么叫规律,如何寻找规律,在理念上没有重大突破是无法运用还原论方法的。
48.问:请再解释一下其它几个因素的作用。
49.沙: 由于研究者的立场、知识、占有的信息不同。彼此间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判断、观点、结论都可能不同。甚至彼此间缺乏共同的语言。这就导致对社会问题的认识难以深化。在基本概念或概念模型层次上尚未达成共识,研究方法也停留在思辨与实证层次。 要能自如运用形式逻辑与数学方法。在方法论上必须有重大创新。这正是理论社会科学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 技术因素是指社会问题的各种复杂因素决定要描述清楚一个社会问题往往需要大量的变量与参数。这在二十世纪之前几乎是不可能获得的,从而许多理论方法也无法实现。这种状况目前正在改变。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超级计算系统和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库的出现,使许多数据唾手可得。技术因素的壁垒正在化解。问题变为需要什么数据和利用这些数据去干什么的问题。而仿真、平行管理等技术也提供了运用庞大的数据库即时解决问题的一些手段。 时机不到是指人们运用形式逻辑与数学方法与社会问题的努力尚未到突破阶段。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运筹学、控制论、对策论、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发展是这种努力的试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作个比喻的话,就相当于开普勒、伽利略的研究为牛顿力学的产生打下了基础。理论社会科学的出现,几乎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众多学者这些努力的一种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