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博士的时候,学校组织新入学的博士生进行心理测试,我的创造力分值很强悍,我才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很有天赋的。虽然在中小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年级前三,但问题是,我读的中学太普通了,上的大学也很普通,以至于我一直保持着发自内心的谦虚。

但是,我的谦虚,并非是在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古训,而只是实力欠缺时的自然反应,貌似这样的“谦虚”与美德有很大的差距。

读初中的时候,我们班来过一个省重点中学的同学。每次我们考6、70分的时候,他都是90多分。蒙昧未开的我们,就没有仔细想过这是咋回事,也没向他取经,仿佛他的成绩好是天经地义的,就像狼吃羊一样自然。现在想想那种状态多么可怕。

博士毕业后我留校任教。邻省有个亲戚,孩子读初一时就想上国防科大。我建议他们过来一趟。他们也想过来看看,但是却要求我去结识招生办的领导,并且表示钱不是问题。我告诉他们,国防科大就是以前的哈军工,有关系的人多得很,我们这种平头老百姓还是不要想用钱砸人的事。把孩子送过来,我给他讲讲方法,能够提升100分左右,差不多就能考上了。

这话我从初一讲起,一直讲到孩子高考前的寒假,他都没能过来。每次都说孩子太忙,学校要补课什么的,每次都希望能用钱砸人,当然每次我都告诉他们那样不现实。这时候我已经不再谦虚了,告诉他们我和他们本校老师之间在学业上有着巨大的差别。但是,所有的说辞都无法改变他们用钱砸人的心思和学校很忙的现实。

最终孩子考得不理想,只能勉强上个本省的二本。孩子和家长都不满意,在复读和将就上大学之间犹豫。这时候,我终于有机会和孩子在电话里长谈一次。我说如果你要复读,该如何如何操作。他听后很震惊,因为他明显感受到我所述策略的可行性。但是,悔之晚矣。

绝大部分人都会依据周围环境来感知自身位置,这就可能产生“被迫谦虚”的现象。在中学时我认为省重点的同学超越本地同学是天经地义,我的这位亲戚坚持用钱砸人,都是受此规律的影响。谦虚到认为自己真的不行,别人天生就行的时候,就太悲剧了。问题是,很多人受此规律的约束,难以逃脱。

破解此谜题的关键,第一在于不要为自己设限,就是要认为通过努力,自己一定行。第二在于虚心地、主动地求教厉害的老师和同学。不是拿着一堆难题去找他们,而要他们给出学习的方法或建议。

真正的谦虚,是让我们更加强大的策略,是让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美德。在心底,我们应该骄傲一点。如果暂时没有成功,只是方法不对,努力不够的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避免“被迫谦虚”。

图忆夏令营最精彩的华章包含三大部分:第一是完全、准确掌握图忆技术;第二是图忆超级学习策略(适合绝大多数科目,能导致主动学习,逼近或得到满分的策略);第三是集体学习、集中火力快速突破自身极限的氛围。在和博士老师和北大师兄师姐的日夜相处中,他们将会摆脱“被迫谦虚”的窘境,心理上变得强大,知道自己该怎么进步,实际上的强大也是指日可待。